意大利遭到降评,推动欧元区向着悬崖边缘又迈进了一步。
对标准普尔而言,意大利主权债如今只差一次降评就落入垃圾级。
尽管评等公司只是给出意见,但它们的观点可以左右投资人买进或卖出,因为基金和指数受限于最低评等的规定。
在上次金融危机期间,降到所谓的垃圾级令市场苦不堪言,如今意大利BBB-的评等仅比垃圾级高出一个级距。
债务占生产总值133%
标普只是点出市场一直急欲忽略的事实。意大利虽有长处,举例而言,如今该国税收要高于包括付息在内的支出。
但把经济停滞和目前庞大的债务负担综合来看,意大利的情况就不妙了。标普预测该国2016年时债务将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3%。
GDP加速成长可望带来更高的评等。经济需要透过改革带来更多的动能,然相对仍算新手的意大利总理伦齐(Matteo Renzi)正在苦苦推动改革。如果他铩羽而归,财政压力极有可能升高,进而促使进一步的降评。
倘若不止一家评等机构判定意大利不再享有投资级评等,那么许多债券持有者的托管机构将会强行卖出。
唯一貌似可信的买家将是意大利银行业者,这些银行业者本身的信用评等可能会遭到调降。
这样的困境将不会只限于意大利。全球信用市场将难以消化高收益债券市场扩容2兆欧元(约8.59兆令吉):根据花旗集团,目前高收益公司债券在外流通余额仅有4,280亿欧元(约1.84兆令吉)。
焦躁不安的投资者或许会将部分担忧转向法国,该国是欧元区另一个改革进度严重落后的主要国家。
理论上,对于市场不愿以可接受价格吸纳的垃圾级意大利债券,欧洲央行都可以买进。但对德国而言,大规模购债可能如同政治毒药。
意大利并非马上、也不是必然会被降至垃圾级。但这至少让事实无所遁形:即必须冲销一些过量债务,必须贯彻改革,还需要重新修订欧洲的财政政策。这正如一句意大利谚语:凡事有利亦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