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累退税制必须扭转/佐摩

Tan KW
Publish date: Thu, 10 Sep 2020, 11:29 PM

世界上许多人经历了生活水平的降低,愈发沮丧。许多人希望累进税制将改善事情。虽然某些经济体曾拥有累进税制,最近数十年已出现累退税制。

“摇滚明星”经济学家皮凯蒂的伙伴赛斯和祖克曼在近作《不正义的胜利》中,呼吁美国回归累进税制。美国曾拥有世界最佳的累进税制,但如今最富者税率比最穷者还低。

美国加大柏克莱分校的这两名法籍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两大竞争的主要税制理念,是基于两个相对的说法,有各自的时代背景。

累退派表面上是自由意志主义传统,根植于资产(包括奴隶),曾占美国南部40%人口。园主和奴隶主以自由之名反对资产税,富人“美国史上长期低税”的神话远较有影响力。

累进派可追溯到平等主义传统,包括支持财富税人士。

实际上,随着1930年代后税制更加累进,尤其在二战后,美国曾拥有世界史上最高的富人税率。

1980年代起,对U转负最大责任的是美国总统里根和特朗普。

累退税加剧不平等

作者们把美国经济不平等近期剧增,归咎于过去40年累退税制改革的“恶性循环”。

然而,他们说法的实证可疑,税前所得的“初级”分配,很难说是平等主义的。

除了资本和劳动的传统划分,最近数十年,寻租所得和更高的执行人员薪资也远远地更为重要。

逃税“无可避免”?

虽然累退税制无疑使事情恶化,但是夸大财政体制的再分配影响,也模糊了对当代不平等的全面理解。

后来的美国政府未充分投资,以有效执行仅存的税法,导致了受益人及其说客描绘为“无可避免”的逃税。

他们宣称,最佳选项是降低“头条”税率,而非打击逃税。

赛斯和祖克曼坚称,世界权力最大的美国政府必须强硬对付逃税者,指出无作为是因为政治决定。

他们建议成立联邦保护署,加强打击逃税的能力。

两人证明,二战后20世纪中的凯恩斯主义黄金时代,企业税成功收窄贫富鸿沟达四分之一世纪。

除了很高的最高个人所得税率、更多的遗产和资产税有帮助,他们证明企业征税也很重要。当时的企业所得税率是50%,征收一半的企业收益。

高税率鼓励再投资

高税率也鼓励再投资收益,而非支付股息和红利,鼓励企业增长在长期有更高的资本累积。

同时,累进政府开支,与累进税制相辅相成,包括更多直接征税,建立全面的累进财政体系,减少总体经济不平等。

赛斯和祖克曼有说服力地提出一组全面的建议,以扭转恶性循环,建立更为累进的美国税制,许多教训在其他国家也非常适用。

重要的是,他们讨论美国的各种选项,包括许多毋须国际合作的选项。

他们承认,美国海外账户纳税法(FATCA)强制国内外所有美国公民每年呈报所有海外资产,在全球化时代确保更大的财务透明度。

 

对所有收入同等征税

尽管如此,他们坚称这是不够的,主张“在监管税务方面,内陆税收局(IRS)带刀参与枪战”。

对他们来说,征税的第一原则是所有收入(工作或资产)平等征税。

如今,资本所得征税远低于劳工所得,增加了不平等,违反“征税是累进再分配性”的公众推测。

赛斯和祖克曼也证明,富人可负担全国收入的4%,或多7500亿美元(约3.15兆令吉)的税金。

4组税收将把现有的平均税率从30%,倍增至60%。

他们建议大增幅的累进所得税,主张最高税率75%最可行。

两人也推荐强制施加企业税、倍增遗产税收入,和引入财富税。

解决财富集中化

两人主张,仅提高企业、遗产和所得税,不可能减少当代世界的不平等。

赛斯和祖克曼写道:“激进的财产税可减少亿万富翁的人数。它不仅增加国家收入,还会使财富去集中化。”他们建议超过10亿美元(约42亿令吉)财富的税率为10%。

最高最低薪差数百倍

如果1982年就实施所建议的税率,美国最富400家庭大多仍是亿万富翁,但财富份额较接近财富不平等急剧上升前的水平。

扎克伯格将有210亿美元(约882亿令吉),而不是610亿(约2562亿令吉);比尔盖茨将有40亿(约168亿令吉),而不是970亿(约4074亿令吉)。

1930年代,美国总统小罗斯福引入94%的最高所得税率,显然不是要提高收入,而是要限制高所得和财富集中化。

这有效限制最高和最低工资差额在远较合理的水平。

后来最高税率已大幅降低,如今执行人员收入是最低薪雇员的数百倍。

盖茨近期受访时表示:“我全心支持超级累进税制。我缴了100亿美元(约420亿令吉)税金,比任何人更多。如果要我缴200亿美元(约840亿令吉),还可以。但如果要我缴1000亿美元(约4200亿令吉),我就会开始算算我还剩多少。”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累退税制必须扭转佐摩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