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有所缓解,但激发其对中国态度的担忧并未消失,而且随时可能重现。
鉴于中国庞大而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这种紧张关系对世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令人烦恼的两难境地。而另一个主要经济强国--美国,未能有效应对当前危机,这无疑无助于改善这种局势。
根据我的专业背景,我通常首先以宏观经济学家的身分对待中美关系等问题。但作为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主席,我对这个问题有着更细致的看法,(我认为)这不仅要考虑到经济层面,还考虑到安全、外交、文化和其他因素。
为此,我们应该采取更广泛的“优化框架”来理解和处理中西方关系,这似乎才是合理的。
我不是为了把事情简单化,如果中国所代表的经济机会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那么西方领导人如果想以实际或感知上的越轨行为与中国对抗,就需要根据这一基准来衡量这样做的潜在成本。
这种想法是很自然的,我怀疑这在英国和欧洲政府近年来对中国的态度中已经有所体现。
但在遵循这一框架的过程中,决策者需要问自己一个更加微妙的问题:在中国实现预期的政策变化方面,强有力的经济接触,是否比强硬的对抗更有效?
开放心态看成就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抱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本月,在中国的双节假期期间,许多中国人似乎在国内各地旅行,却并没有引发另一轮感染浪潮。然而,当我向其他西方人指出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质疑这些传闻的证据,并拒绝接受中国数据的可信性。
即使他们声称证据也许是可靠的,但他们也表示,鉴于中国当局对中国人民的控制程度,他们并不感到惊讶。
如果只有中国和其他威权国家在今年阻止了第二波严峻感染浪潮,我将更加赞同这一观点。但在日本和韩国等地,也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况,这表明我们最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简单地否定证据。
经历典型V型复苏
很快,我们将获得中国第三季度实际(经通胀调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数据。许多分析员预计,在第二季度预期增长率为2.6%的基础上,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增速,将加快至5%左右。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正在经历典型的“V型”复苏,这将使其有望在2021年实现8%的增长。
本世纪末超越美国
当然,这些只是预测。正如2020年那样,任何不可预见的发展,都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但是,如果目前的增长数据是合理准确的,中国名义上的国内生产总值(2019年为14.1兆美元或约59兆令吉)将,在本世纪末或之后不久赶超美国(21.4兆美元或约89.9兆令吉)。
此外,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准备在明年为全球GDP再贡献1.5兆美元(约6.3兆令吉),而中国消费者将贡献其中近40%的增长。
相比之下,1.5兆美元的贡献率,比除了排名前15位经济体外所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都要高。
中国实际上将在一年时间里,创造出另一个澳洲或西班牙。考虑到消费支出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中国提供经济机遇的规模怎么说都不为过。
西方对抗弄巧成拙
这涉及到宏观经济,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他问题。中国侵犯人权的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新疆最为明显。
中国在香港进行的镇压活动,和在中国南海地区的侵略行为,加剧了整个地区的紧张局势。
而同时中国也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对其他国家施展影响力。中国政府坚持:即使是私营企业也要服从党的路线,这给与中国打交道的西方企业和政府产生了深重的疑虑。
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它们将我们带回到优化框架所提出的问题上。
权衡抗华得失
那些主张与中国进行更多对抗的人,必须权衡他们的做法是否能如愿以偿地成功,是否会遏制中国的增长,以及是否会减少西方的经济机会。
如果所有这些结果都得到证实,西方领导人可能会认为这一战略是值得的。如果有合理的可能性让中国的增长继续下去,而西方的机会却在减少,那么对抗政策将完全是弄巧成拙。
公民重视经济发展
对另一个国家的标准和做法进行大肆评论可能是一种宣泄,但有大量的历史证据表明,一个国家的公民会倾向于重视经济发展机会,而不是其他大多数问题。这条公理既适用于美国、英国和欧洲,也适用于中国。
此外,即使一个国家的领导层在考虑了潜在成本后,依然倾向于采取对抗的做法,但通过与其他国家政府合作并进行积极接触,而不是采取“零和”的边缘政策,那么其成功几率也就大得多。
当然,外交和其他微妙的接触形式,肯定会比双方剑拔弩张和贸易战更能改变一个国家的标准。
如果下个月美国总统选举特朗普没有连任,我们希望这将为20国集团(G20)重振战后国际秩序,并让各国政府重回谈判桌奠定基础。
每个人都可以在为一个更加繁荣和包容的未来而努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中西关系缓和的逻辑project-syndi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