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菅义伟应萧规曹随/Project Syndicate

Tan KW
Publish date: Wed, 28 Oct 2020, 12:30 AM

随着安倍晋三这位日本在位时间最长首相的离任,他的继任者菅义伟面临的其中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前任标志性经济政策计划。

不出所料,长期担任安倍内阁官房长官的菅义伟,已经承诺会支持所谓的安倍经济学--而且理由相当充分。

该战略极大振兴了日本低迷的经济,主要是通过刺激主要就业岗位的增长:从2012年安倍出任首相之时,到去年底2019年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之前,有超过500万日本人加入了劳动力大军。

如今大学毕业生不用再担心自己能否在就业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充斥着无家可归者的帐篷村也几近消失。

因此,日本选民在2014和2017年两度让安倍所在的自民党获得选举大胜,也就合情合理了。

《朝日新闻》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当前有71%的日本人对安倍政府的成就表示肯定。

甚至连菅义伟政府都已经享有了公众的大力支持(NHK的一项民意测试显示其获得了62%的认可度),而这无疑是来自他与安倍之间的紧密联系。

为了维持这种支持率,菅义伟必须履行其诺言,继续坚持安倍奠定的经济政策路线。但由于日本内部对安倍经济学的抵制以及来自外部的种种误解,要做到这一点可并不容易。

例如,在平均工资水平依然不见起色的情况下,许多外国观察家一再贬低日本就业增长的重要。

但由于日本仍处于对其双轨制的劳动力市场(正式雇员--基于自身往往已经过时的文凭和资历--比“非正式”兼职雇员享有更高工资福利),实施现代化和民主化改革的进程中,工资的增长将需要时间。

应坚持大胆量宽

菅义伟必须无视那些反对者,并坚持自己的道路。

这意味着要秉承能实现这一进程的各项政策,首要的就是安倍经济学的第一个“箭头”:大胆的货币政策。

在安倍经济学出台之前,其他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的货币扩张,正不断推动日元升值并削弱日本的竞争力。

但当时日本银行拒绝采取类似措施,坚持认为短期利率应为0。

2013年安倍晋三任命黑田东彦为日本央行新行长,也改变了这一切。

日本央行启动了量化宽松计划,以协助抵消其他国家货币扩张的影响,这在计划推出的最初两年中尤为见效。

但2015年之后--尤其是在2016年初采用负利率之后,该政策的效力消失了,货币基础与汇率之间的关系也有所减弱。

要相信黑田东彦

尽管如此,得益于合身的劳动力市场,以及高涨的国内投资需求,经济依然能保持强劲。

自冠病危机爆发以来,货币政策一直是支撑经济的重要来源。

因此,我向菅义伟提出的第一条切实建议,就是坚持当前的货币政策方针。在这方面如有疑问,请一定信任黑田东彦。

 

勿执着于预算平衡

而安倍经济学的第二个箭头,则是灵活财政政策。

安倍两次推迟消费税上调,也经常被视为财政上的温和派。

但这其实是另一个误解,实际上在他任期内日本政府的基础财政收支状态获得了改善,从相对GDP的-5.5%上升至1.9%。

这意味着虽然应当避免支出浪费,但不必始终保持预算平衡--这也是一个主流经济学日益认识到的现实。

在通胀率低到可以忽略,且利率低于GDP增长率的日本,赤字支出不仅对今人有益,而且还能造福子孙。

随着冠病危机拉低了全球需求并削弱了GDP增长,此类支出也变得尤为重要。

“财政健康”过时

错误地执着于预算平衡,而不拿出紧急救济支出是不人道的;此外,正如希腊近期的紧缩经验所显示的那样,这种做法只能适得其反。

这也是为何我对菅义伟提出的第二条建议--不要对那些兜售过时“财政健康”观点的专家给予过多的信任。

改革结构为优先

安倍经济学的前两个箭头旨在最大化日本的现有产能。

而第三个箭头,则着眼于结构改革以提高潜在增长。

尽管安倍政府尽了最大努力,但在这方面仍然进展缓慢。

在某些政治人物,商人和官僚的强烈抵制之下,许多过时且拉低生产力的规则(例如要求书面文件加盖公章的行政程序)仍然存在。

冠病危机可能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

毕竟随着企业实现远程办公,现状已不再是一种选项。

此外,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结构改革的菅义伟不属于自民党的任何派系,因此他或许可以摆脱政治阻力。

更令人充满希望的是,他的顾问团队中也包含了真心实意的改革倡导者,这些人通常代表服务业,而不是来自传统制造业或银行。

这就引出了我给菅义伟的第三也最后一条建议:专注于自身优先事项,尤其是在结构改革和增长战略方面。

鉴于结构改革对日本未来繁荣至关重要,这应该成为菅义伟经济学的基石。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菅义伟应萧规曹随project-syndicate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