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区域银行危机两个半教训/黄锦荣

Tan KW
Publish date: Tue, 21 Mar 2023, 09:01 AM

银行营运一般上乏味无趣,普罗大众甚少关注,但美国区域银行一周内爆雷不断,先有银门银行(Silvergate Bank)自行结束营业,紧接着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及标志银行(Signature Bank)被监管单位接管,后有十一家大型银行在美国财政部的协调下,给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注入巨额存款,顿时震惊全球,唤起众人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记忆。

然而,没有两个危机是完全相同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始于金融监管松绑,在金融创新的催化下,与房产抵押捆绑在一起的金融衍生品千变万化,什么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担保债务凭证、信贷违约掉期,通通成为全球各大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安全资产”。结果美国的次房贷危机以全球金融危机结束。

但这回的银行危机没有字母汤,仅有典型的利率风险及挤兑。即使是银门银行及标志银行与加密货币此类金融科技的关系密切,所涉及的业务离不开提供融资方便及支付手段。

风险集中没有扩散

而美联储的连番升息,就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带来了潜在的利率差风险。

一方面,银行得支付不断升高的存款利息,于此同时,银行在升息以前所投资的长期债券却只能带来低回酬。对于资产风险分散的大银行而言,债券占比不高,压力尚且容易被抵御。

但区域银行的风险却高度集中--客源集中、存款来源及投资资产单一,硅谷银行一半以上的资产就是长期债券。结果山雨来袭,天崩地裂。

尤其是当挤兑开始出现,银行不得不变卖那些低息高价的债券,来应付退存款的需求,如此一来,账面损失也就成为实实在在的损失,存款不受保的储存户怎能不慌不撤存,单日挤兑就足以让银行资不抵债。

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风险集中,受波及的企业局限于个别区域银行所服务的行业,且不涉及金融衍生品,各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并不错节盘根,因此,此番银行危机才没有形成全球金融海啸的断层线。

此乃第一个教训。

美联储干预稳定局势

而且于全球金融危机以后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允许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在第一时间接管出事银行,在保护储存户权益的同时,安排银行清盘,让债权人扛起责任。

美联储也没闲着,火速为银行提供短期带息融资便利,让面对存款外逃的银行免陷入偿付危机,阻断恐慌蔓延,防止系统性危机。

由于微观及宏观审慎政策反应皆到位,所以雷曼时刻并没有出现。

但反之亦然。中型银行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存在已久,非一日之寒,但却不受监管规范,因为多德-弗兰克法案在2018年曾在游说下被修订,提高监管门槛,让中型银行免于监管门外,始作俑者正是包括硅谷银行在内的中型银行。

由此可见,金融监管及中央的适时干预(及不干预)对于金融稳定而言,是何等重要。这是第二个教训。

平衡通胀及金融稳定

至于那半个教训,就是美联储该如何在通胀及金融稳定之间取舍。

曾几何时,在低息低通胀的年代,央行及学界大致认为货币政策可聚焦于通胀管理,把任何可能出现的金融状况交给宏观审慎政策。

但所谓的金融状况,是金融资产价格飙涨,所以在低通胀、低失业及高资产价格之间的取舍,毫无两难可言。

如今的处境截然不同,那可是高通胀及金融高度不稳定之间的取舍,两难相权取其轻,却也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半个教训会如何收尾,还真的不好说。

免责声明:所有评论为作者的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区域银行危机两个半教训黄锦荣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