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析

MYNEWS【消费产品与服务】

GMI8888
Publish date: Thu, 12 Aug 2021, 04:43 PM
GMI8888
0 55
专注投资分析和股票分享

1.集团背景

Mynews在1996年于One Utama购物广场以售卖书报杂志起家,其创办人郑大禄先生随后在1997年在Mid Valley Megamall开设了第一家分店,并取名为 “myNEWS.com.” 。

 

由于书报发行生意迅速扩张,为日后转型为便利零售商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成功转型为myNEWS.com. 便利店,所售卖的商品也非常齐全,食物、饮料、洗刷用品、干粮、香烟等日常与应急用品一应俱全,完全具备与传统便利店巨头7-11以及新进品牌Family Mart分庭抗礼。

 

 

 

2.核心业务

众所皆知,MYNEWS的主营业务是零售便利商店。除此之外,集团的食品加工中心(FPC)也在2019年完工,意味着集团正式进军食品加工行业。

2.1零售便利店

便利店通常都占据着良好的位置,以售卖食品和日常用品为主,营业时间长。便利商店主要提供十分周全的便利性,以应对顾客短暂的消费时间,因此产品多是零散的自助式小包装产品,方便路过的上班族等带走使用。其中,杂货、饮料、香烟、啤酒和快餐食品等都是便利店的走销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Mynews先前获得了韩国最大便利商店营运商BGF零售有限公司的专营权,将在2021年4月1日于Bandar Utama开设和经营第一家韩国CU便利店。这也意味着往后,MYNEWS集团旗下共有两个便利店品牌,此举是希望能借助韩国的便利商店品牌,在本地群雄四起的零售便利商店领域中突围而出。

 

2.2食品制造

除了零售业务,Mynews还建造了一座位于Kota Damansara的食品加工中心(FPC),在2019年5月完工,并在6月开始投入生产及推出即食食品(Ready-to-eat food)和新鲜的烘培食品。

 

此食品加工中心所生产的即食食品包括日式饭团、便当、咖喱叻沙套餐,以及新鲜的烘焙食品,而这些加工食品主要是供应给位于巴生谷一带的分店。这座总值 1千万令吉打造的食品生产中心,能够为 600 家便利店供应即食食品和烘培食品。

 

同时,集团也搭档日本即食食品以及 Maru Bakes(公司自创牌子)系列的烘培食品。Mynews也成功为食品生产中心获得了 JAKIM的 Halal 清真认证,成功打入穆斯林市场。此外,公司也正在扩增其他的食品总类如点心、关东煮等,目前关东煮仅在一些分店开始推出,未来将会扩展至全马的分店。

 

 

4.管理层分析

MYNEWS首席执行员郑大禄(Dang Tai Luk),是集团的创办人。 他毕业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并获得学士及硕士两个学位,可谓是学霸一名。

 

毕业后,郑大禄于大马香港上海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加拿大Gendis公司工作。虽然如此,但郑大禄仍一心想要创业,最终在1996年与家人开设了一家名为 “Magbit” 的报摊。这家仅占200平方尺的报摊,在20年之后,成为家喻户晓的MYNEWS连锁便利商店品牌,拥有超过500家分店。

 

 

同样毕业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郑大文(Dang Tai Wen)在2020年被委任为Mynews集团行政副总裁。郑大文在加拿大的Mac’s便利店和McDonald’s开始了他的零售生涯,随后便跟随哥哥郑大禄的脚步开始了在Mynews的零售事业。

 

他在零售和便利行业积累了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除了监查所有分店的运营之外,他对Mynews的品牌、店铺概念和业务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9年8月1日,郑大福被调任为MYNEWS执行董事,同时也是Mynews Kineya Sdn Bhd 以及 Mynews Ryoyupan Sdn Bhd的首席执行长。郑大福也同样毕业于加拿大的曼尼托巴大学,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Mr. Dang的职业生涯始于Rank Xerox Malaysia Sdn Bhd,随后加入Nationwide Express Sdn Bhd,并于1988年加入Federal Express Services (M) Sdn Bhd。他在1990年离开FedEX,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如今,他也在为从事橡胶和油棕种植的Upayapadu Plantation Berhad担任董事会成员。

 

行业历史与概况

在便利店遍布国内各大城市之前,我们靠的是传统杂货店来满足日常用品需求。

 

随着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在1984年落地大马,从此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四处林立,目前较为普遍的有24小时营业的7-Eleven、myNEWS.com.和Family Mart,以及99 Speedmart、KK Supermart等偏向杂化类的便利商店。

 

据调查,雪隆区在2013年至2017年间已有超过1000间的传统杂货店结业,其中大型超级市场及连锁便利店的蓬勃发展,已经覆盖了大多数地区,造成杂货店数量逐年减少。

 

连锁便利商店的发展前景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国内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结合国外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市场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便利店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挂钩。根据国外例子,当一个国家的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左右时,市场便进入便利店导入期;当人均 GDP 达到 1 万美元时,便利店行业将会开始步入成熟期,此时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举例而言,上世纪70年代,日本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各大便利店巨头便开始进入日本市场;同样在80年代,台湾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各大便利店巨头便开始瞄准台湾市场。

 

而大马则是在90年代达到人均GDP 3000美元的水平,90年代之后也是便利商店开始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大马人均GDP在2011年已达到10,399美元,从侧面来说,国内的便利商店算是进入所谓的成熟期。

 

2)人口密度也是便利店行业发展的另一大因素。

人口密度更高的地区,对于便利店的发展更加有利,其中日本与台湾都是很好的例子。2016年日本人口密度为348人/平方公里,台湾人口密度为650人/平方公里,相反,美国人口密度仅为35.3人/平方公里,因此美国便利商店始终无法成为市场主流。

 

回到大马,国内的人口密度在2018年达到96人/平方公里,虽然比不上日本台湾,但不可忽略的是,国内的人口分布不均,多数人口主要集中在几座大型城市。

 

以首都吉隆坡作为例子,其人口密度达到惊人的6890人/平方公里,已经能够与日本东京6224人/平方公里相提并论。至于台北的人口密度则达到9870人/平方公里。

 

3) 人口年轻化,市场潜力巨大

大马多年以来的经济发展,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进一步刺激了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年轻一代作为便利店的主力消费人群,在未来也有极大的消费潜力。

 

根据德勤研究机构的预测,18-35岁的年轻一代消费额,将在今年正式超越上一代(35岁以上),复合增长率达到11%。

 

与上一代消费者不同,新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便捷、个性、高品质的购物体验。根据Family Mart与7-Eleven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皆以20至40岁的消费者居多,占总消费人群中的88%以上。由此可见,掌握该消费群的喜好与口味是便利店行业的主要战略。

 

大马人口的年龄中位值(Median)是30.3岁,比日本的48.3岁和台湾的42.5岁还要年轻许多。换句话说,年轻一代的消费能力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相信也是便利商店业者所看重的市场潜力。
 

欢迎追踪我们的Facebook专页,以学习更多财经知识。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