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掀起的贸易战,正在演化为一场经济领域的世界大战,只不过此次大战的双方很特别,不是两个对立的国家集团,而是美国vs全世界。
这种背景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欧洲之行就有了特别意义——同样受到美国贸易战压力的中国和欧洲,会如何看未来的形势?会如何进行合作?这是让世界关注的问题。
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人员注意到,李克强在此次欧洲之行中,刻意对许多重大问题表了态。
7月7日,在访问德国并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前夕,李克强在《法汇报》发表文章,声称将同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旨在规划和统筹推进今后四到五年中德全方位合作。李克强的文章强调了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坚持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创新,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这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方向是一致的。
面向未来,中国这条路会坚定不移走下去。中国将致力于打造更良好的营商环境,长期保持最富吸引力的投资热土。
第二,中国重视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和出口大国的实力,将推动进一步合作。李克强认为,德国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得益于开放包容的氛围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以及以“工匠精神”著称的“德国制造”。
此访期间,中德双方有望签署汽车制造、金融保险等领域合作协议,中方开放利好措施将首先在中德合作中落地。
中国不干预市场规则
李克强还表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基于市场规则,中国政府不加干预。希望德方把中国企业当作平等、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为他们赴德、赴欧投资创造公平开放的环境和稳定的制度框架。
第三,中德要进一步扩大双向开放,不用担心合作带来竞争。过去5年,中国从德国进口产品达4700亿美元(约1.88兆令吉)。
今年以来,中国相继推出扩大开放新举措,放宽金融、汽车等领域市场准入及外资股比限制,大幅降低部分产品进口关税。有德国企业担心,中国企业一旦从他们那里学到先进技术,就会成为竞争对手。
李克强表示,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两国产业和技术上的互补性将长期存在。
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结构优化,中国对德国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此外,中国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不允许强制转让技术。
第四,中德要共同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多边秩序。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加剧的复杂形势,中国和德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有责任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推动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开放合作的世界。
中国始终视欧洲为世界重要一极,支持一体化进程,乐见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盟,并共同发出中欧致力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信号。
中德合作支撑新格局
在安邦咨询提出的贸易战时代的“1+3”构想中,中德合作是新格局的重要支柱之一(另一个重要支柱是中日合作)。
不过,对于过去与中国分属不同“阵营”(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的德国与日本来说,中国要推动形成“1+3”格局,需要强化的就不仅仅是贸易、投资、技术领域的具体合作项目,更重要的是,要借此机会建立起有利于未来长期合作的基础。除了具体的“生意”(经济利益),还有更为重要的理解世界经济的“价值观”。
特朗普认为美国在过去的全球化框架之下,美国在经济上吃了亏,不愿再按过去的游戏规则来玩,而中国与德国、日本则属于坚持全球化、坚持自由贸易的一方。
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中国与德国和日本建立共同的基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经济价值观”,是完全有可能的。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malaysia@anbo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