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山重●胡逸山博士

当年高利本地高兴?/胡逸山博士

Tan KW
Publish date: Thu, 16 May 2024, 10:44 PM
Tan KW
0 456,017
政经山重●胡逸山博士

上篇提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里支持巴方的许多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石油禁运。

这导致美国出现了双位数的通货膨胀,这当然引起了对通胀一直高度警惕的美联储(相等于美国的中央银行)的坐立不安。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沃克,又是如何处理这高企不下的通胀挑战呢?这答案起初也不让人惊讶,不就是耳熟能详的调高美联储借贷予主要金融机构的利率。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利率不调则已,一调就越来越高,到了八十年代初,已然高涨到双位数,甚至接近20%,在数字上来说,简直就是在与通胀率相匹比,而且就如当下般,把高(当下当然还远没有当年高)利率维持了好一段时间。

 

高利率硬压通胀

这是沃克针对高通胀的一场硬仗,以高利率来硬压高通胀,可谓是经济学教科书里所叙述的金融当局拿来介入公开市场运作抗通胀的常用工具的实践版。

当时犹如当下,全世界都屏着气息,眼睁睁地看着沃克这当代屠龙手,是否得以成功把一飞冲天的通胀巨龙套捉回来,重新赶回龙穴里咆哮。

当时美国的通胀也的确逐渐回降下来。但直到近日,学术界与金融界里也还在争论,到底当时美国通胀趋缓的真正导因是什么。

因为其实到了七十年代末,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的紧张对立,也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如在《大卫营协议》下,以色列与埃及这两个前几年还大打出手的邻国已然握手和解,还建立了外交关系,中东石油危机也就相应地解禁。

来自中东的汽油,再次大量涌入美国的加油站与工厂,能源的价格下降,而一个说法是通胀也就自然地跟着下跌了。

但无论如何,沃克的高利率手段,应该也扮演了一个显著的角色,把市场上流通的资金,都吸引到(美国的)银行里去吃高昂的利息,也就没有那么多热钱维系一飞冲天的通胀了。

而当时这种吃高利息的做法,也不只限于美国,而是在大多有着自由开放市场的国度皆为如此。

我当时还小,但就有听闻过一些亲友们,想方设法地要把多余的钱,弄到美国去储蓄起来吃高利息。

但那也不只在美国,因为要把钱留在本地,本地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出接近双位数的利率来吸引存款。

吸引存款

还记得当时本地报纸的头版就有登载银行的广告,还表列出不同长短的定期存款利息,大多都八九不离十,有耐心者还会去对比几间银行的利息高低,以便得以吃到最高的存款利息,一时好不"热闹"。

而更为“添兴”的是,当时本地的合作社运动也开始兴起,但当时许多合作社却也不是相等于其他地方的农会般,是要聚资来把农业做好做大,而是成为变相的金融机构,主要就是以高达双位数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存款。

后来这些合作社被一众“合作蛇”上下其手,那又是后话了。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当年高利本地高兴胡逸山博士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