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最值錢的資產,不是核心業務,而是手上土地,管理層慚不慚愧?
不過,如果這家公司是普騰(Proton),大家應該知道,管理層已經盡力了:他們盡力向政府要到15億令吉優惠貸款。
過去139億令吉的援助,幫不到普騰,“區區”15億令吉可以?
核心汽車業務嚴重虧損
現在屬於多元資源工業(DRBHCOM,1619,主板工業產品組)的普騰,核心汽車業務嚴重虧損,連“父親”敦馬哈迪也因為政治問題棄它而去,未來該往哪兒去?
普騰已經不是燙手山芋了,如果繼續經營,可能演變成黑洞。
普騰2012年私有化,最後一份季度報告是當年9至12月,該公司虧損8千821萬令吉,沙亞南和丹絨馬林廠房土地顯然是該公司價值最高的資產。
隨著製造業務遷至丹絨馬林,沙亞南廠房隨時搖身一變,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房產發展項目,發展總值超過10億令吉,可以暫時舒緩普騰的財務問題,但過後呢?普騰的老本可以啃多久?
普騰是傳統工業,這類工業依靠規模經濟,產品銷量一低,就會虧損。
國產車最風光時期,普騰一手掌握超過70%市佔率,可是大馬人口剛剛突破3千萬,怎麼可能撐起一家國產車公司?
汽車公司結合製造業、科技業、行銷業,是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連與大馬同時起飛的東盟經濟體,包括印尼、菲律賓和泰國,人口至少是大馬的一倍以上,都無意推行國產車計劃,大馬當初的自信到底從哪來?
現在,泰國號稱東方底特律,印尼憑藉兩億人口要求跨國公司在地設廠,兩國的國內汽車業展望明朗,與受到普騰拖累的大馬相比,簡直雲泥之別。
我們常常以日本和韓國汽車業比較普騰,這對一家稚嫩的製造企業並不公平,因為撇除日本戰前工業就非常發達,韓國在美國援助等因素的提振下,早已躋身科技強國,否則韓國經濟怎麼可能超越大馬至少20年?
況且,日本人口破億,韓國也有4千萬,兩國的本土市場至少可以確保當地汽車業的後路,即使國人家家一輛國產車,也無法確保汽車業的持續發展吧?
普騰的管理層上上下下,策略跟著反反覆覆,原本依賴日本夥伴的中期科技,好不容易闖出一片天,卻非常自滿,自行開發的車款和引擎遲遲不見蹤影。
第二國產車節節逼近
後來,普騰發現第二國產車(Perodua)專心一致成為日本車廠代工廠而節節逼近,普騰趕緊故技重施,借用日本夥伴產品改頭換面,銷量卻不見起色,只好在“父親”的命令下,再次提出汽車開發計劃,可惜為時已晚矣。
可是,汽車不是快速消費品,一些政策失誤製造出來的產品,普騰還是得設法賣出去,否則肯定虧得更慘。
現在,普騰還來得及轉彎嗎?其實不難,只要放下身段。
短期內,大股東丹斯里賽莫達還願意燒錢,普騰手中也還有一些值錢的資產,財務問題比較容易處理,長期營運問題最為棘手,應該透過哪些方式加強製造科技?
未來,普騰只可向國外對手低頭,包括命運相去不遠的中國公司,“乞討”對手過時的科技,再自行研發,趁現在市佔率還有大約15%,普騰勉強可以急起直追,再慢一點,就很難說了。(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王寶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