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生活费不断攀高,让人花钱的时候都仍不住把一分掰成二来用,而向来只高不低的房价更是加重了生活压力……面对这沉重的压力,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90%受访者:生活压力日益沉重
根据联昌银行早前的一项“大马人生活方式、消费和储蓄趋势”调查数据显示,90%受访者认为过去2年生活费有所增长。
而在各项开销中,42%受访者表示房屋是所有开销中给予最高生活费压力,接下来是食物及教育。
房贷是最大负担
虽然调查并未指明受访者承担的是房贷还是房租,但以压力的沉重来看,房贷可能性较大。
对此,Whitman独立财务顾问公司董事经理叶明辉认为,在购买前该规划好贷款比重,最理想的情况房贷占收入的20%。
他补充,以银行的角度来看,只要是薪水的三分之一内即可,但这就相对有点风险。
因此,他建议,想买房的年轻人应该量力而行,考虑到理想和现实的差别。
“许多人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房屋,但在买房时还是需要考虑房型和自己的负担能力。
打个比方,假如民众理想中的房屋价位在80万令吉,但是负担不起,可以先选择自身可负担的价位,比如40万令吉的房屋,或许地点、屋款不太理想。等到之后存了钱,再去购买理想的房屋,而且还可以卖掉之前的房子作为缴付首期。
不过,他强调,所谓的不理想,不代表是放弃了随便寻找一个各方面都差的房产,只是退而求其次。
“可能你理想的房子是在公司附近,大一点,而其次是离得远一点小一点,但还是属于闹市,这样以后才好转手。”
供了屋子没了储蓄
别慌!
对于房屋开销压力的沉重,家庭收入介于5001至7000令吉的受访者相信是感触最深,毕竟在收入分配中房屋开销占61.3%。
而该收入群的受访者中没有储蓄的比重更是占了46.3%,不可排除两者或许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但Gain Wealth财务规划公司首席理财师李文畅认为,民众不该因为零储蓄感到慌张,心态非常重要。
“而且政府对于退休储蓄已经有很好的规划,只要你是打工族,那每个月就都会有23%的公积金储蓄。”
他指出,民众可以先给予自己肯定,再来进行额外的储蓄或投资。
他建议,第一步可以先设下储蓄目标,像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有了动力后效果会好点。这是因为许多人在缺乏目标下都先花费后储蓄,最终成为了月光族。
储蓄不仅是数字
不过,李文畅也指出,储蓄投资不一定就是以银行的数字来计算的,现在也有很多人透过收藏可投资的东西。
“像是有些人存不到钱,因为他们一存到钱就忍不住花掉,所以每个月定时存基金,股票、房屋和收藏品,因为不容易乱花。”
不过,他表示,若要投资收藏品,就需要做功课,所以最好从感兴趣的地方下手。
他认为,并不需要局限在普遍的收藏品,任何值钱又有再投资价值的东西,都适合投资。
“像是有些人会收藏泰国佛牌、水晶佛珠甚至茶叶如六堡茶之类的,只要它们有各自的市场来做交易。”
所以说,对于供房贷而影响储蓄进度的家庭来说,其实本质上已是在进行着“储蓄”了。
以贷还贷?
谨慎数字陷阱
沉重的房贷加重民众的生活压力,也导致有些人动了歪脑筋,为他们设下数字陷阱。
李文畅指出,像是平时经常可以接到一些推销个人贷款的电话。
“他可能会说,你的贷款利息很高,要不你借个个人贷款,比你现在贷款的利率低,那你就可以拿贷还贷。”
但这种主动送上门的优惠,你是否会感到一丝不安?那你的自觉并没有错,因为他们极可能玩弄着利率的把戏。
个人贷款单利房贷是复利李文畅表示,个人贷款通常用的是单利(Simple Interest)算法,而房贷则是复利,即时年度复利。
他举例,房贷的利率是按复利算,所以还了的部份不会算在下一次里面,比如贷款10万令吉买房,4%利率就是每年4000令吉利息,但假如你偿还了5万令吉,接下来的利率将以剩余的5万令吉计算,也就是2000令吉的利息。
单利则是直接算的,也就是说如果借了10万令吉,同样的4%利率,在偿还了50万令吉后,接下来的利率仍是以10万计算,所以直到还清都要缴付4000令吉利息。
他指出,民众可以粗略计算,单利若是4%,那么年度化通常是双倍,也就是8%。
“在申请任何贷款时,都要了解实际的利率(Actual Interest)比较重要。”
转移债务
小心越欠越多
此外,调查报告也指出,在储蓄习惯中,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并没有储蓄甚至可能借贷才可达到平衡收支。
对此,李文畅提醒,有进行借贷的民众,要留心债务上的转移,因为这并不适合所有人。
他指出,信用卡的余额转移(Balance Transfer)或现金借支(Cash Advance)常常给予零利率,吸引民众转移债务,但信用卡限额也会变大,像是从原本的1万令吉变成3万令吉。
他指出,每个人的消费习惯不同,像有些人每个月都在定时缴付分期付款如房贷和信用卡,那若负债时可以考虑进行这种债务上的转移。
“但对于消费习惯不好,有多少卡刷爆多少张的人来说,一旦不留意,那么接下来,负债就将从1万令吉变到3万令吉。”
自我投资
提高收入
生活费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调查数据也显示了78%的受访者预计,在接下来6个月家庭开销将增长。
所以,相对这边省那边借应付成本增高,还不如在增加收入上努力。
叶明辉指出,以宏观经济的来看,生活费也可将之看成是经济增长的一部份,所以民众根本无力改变。
“如今现在科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每一个人当然都会面对生活费的提高,但长远之计,是要自我投资,比如学多点技能或是提高工作能力。”
不看好商业环境和劳动市场该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普遍对于未来6个月的商业环境和劳动市场并不看好,当中41%的人认为商业环境会恶化,只有17%相信会变好;48.3%受访者则消极地认为劳动市场将变得更糟糕,仅9.6%的人认为会有所好转。
而对于整体环境的负面看法,相信也打击了受访者加薪升职的期盼。
在该调查报告中指出,50.8%的人相信接下来的6个月里薪金将不会有所调整,甚至另11.6%的受访者认为会出现降薪的情况。
对此,叶明辉却认为,经济是一直在往前及变化,各方面市场上会有越来越高的需求,如果民众一直进行自我增值的话,就有希望获取更好的收入。
他鼓励,民众可以自行学习一些技能,来提高工作能力。
“若你是做技术方面的工作,也要想着如何提高水平,特别是电脑和电子方面,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跨界学习
自我增值
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家庭收入低于3000令吉的受访者对收入前景更正面,当中65.5%认为会涨薪,当中半数看好薪金增长幅度为5至10%。
相反的,家庭收入越高对加薪的期望越低,超过1万令吉家庭收入的受访者中仅有31.8%预计未来6个月薪水会调涨。
对此,叶明辉认为,这是常态,如果薪水高的没有自我增值,又对公司没有特别的贡献,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多大的变动。相反的,收入起点偏低的,有更多增长空间。
不过,他认为,家庭收入低于3000令吉的,即使增长5至10%,也只是足够应付日常生活而已。
有鉴于此,他也建议,民众可以考虑跨界学习一些新技能。
“打个比方,你就读商科并做着相关工作的,可以在空余时间学习代码之类的,而像一名工程师也可进修MBA。”
他指出,若不知道怎么选择,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入手。
用功投资
别把本金亏了
而收入的增长,除了正式收入,还有被动收入。
正式收入VS被动收入不过,普遍受访者在储蓄投资方面都较为保守,超过70%的人喜欢将储蓄放进风险与回酬都偏低的定期存款或国投(PNB)基金和公积金,仅有28%的人选择将储蓄用来投资房产、股票、黄金珠宝和加密货币或比特币。
但是,李文畅认为,保守储蓄也不是什么坏事,投资最好是看个人的偏好。“借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名言,第一就是保本。”
债券产托风险低
他指出,投资最重要的一点是起码不要将本金亏进去,所以若没时间或懒惰的人,就去进行一些低风险的的基金或比较稳定的债券和产托投资,虽然利率也会低一点。
若只想坐享其成,他认为,选择定存会更适合。
他指出,有些人为了获取较高的回酬去投资股票,但其实无法适应股市的上下波动。
“他们亏钱时会耿耿于怀,一直想赚回来但又不舍得卖掉,投资策略不明确。”
他表示,投资股票前要勤劳做功课,从研究股票的特质、公司生意营运和影响其的主要因素,再到了解一些时事之类,若是没有那恒心就不要出做。
“正所谓‘食得咸鱼抵得渴’,你想要有怎样回酬就要先付出多少。”
买股或基金
最忌人云亦云
若是真有打算投资股票或基金,他指出,最忌人云亦云,跟着别人买。
他建议,民众可以先预想最差结果,再设想最好的。
“你自问,假如这个价位去投资的话,最坏会跌到哪里?要如何翻转或是能坚持多久?
这些都要有心理准备。”
他指出,民众有了这个认知后,才可以从容应对这个未来投资市场的一个变化,尤其是那些进行投机性或高风险投资的人。
不过,他指出,若想要风险偏好中的,选择进可攻退可守的股票或房产较为合适。
“若买回来后房价就跌,还可以考虑租出去来负担房贷。”
分散投资
减低风险
大方向定下后,可以根据个人财务状况进行调整。
就如喜欢定期存款的,李文畅表示,目前定存利率大多数在3%左右,不过时候银行会给予优惠,或是超过一定数额存入,利率可以达到4%。
通常这些特别定存利率,需要是新资金(fresh funds),就是从家里或其他银行转入的新一笔储蓄。
他表示,若想获取这高一点的回酬,就需要时常收集讯息,并把钱在不同银行之间转移。
不过,他认为,若是储蓄少过数十千令吉,就不推荐这种定存管理,因为皮鞋成本高。
“如果你的定存只是1000、2000令吉,多增1%利率,一年也只多了10、20令吉,但若是10万令吉的话,1%就是1000令吉。”
而手头较为富裕一点的民众,适合分开几个篮子。
他建议,可以先买房,然后再投资基金或股票,就看自己的能力。
“这样当你有多一点玩法后,现在急需用钱时,房产市场不好,股票也才刚刚从低潮反弹,出售股票或房产并不能拿到一个好价位,就可以从定存里取出。”
定存是防御型投资
因为定存是防御型投资,有保底效果,就算资本市场不景气与它也没有太大关系。相反的,假如是前几年房产前景好时,房产增值得快,当要钱供孩子上大学或急用时,自然是卖掉房产最为合适。
结语生活费压力增长下,开源节流固然重要,但大家都应该量力而为,通过不断自我增值,来提高工作和投资能力,不要过度消费或者冒险投资,一切以“稳”为上策。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10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