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银行设下2017年1月,把“签名式交易”扫进历史博物馆,取而代之的是以PIN支付。
因此,这几个月来,发卡银行忙于发出具PIN功能的卡,国内3900万名持卡人也忙于“活络”他们的PIN;预期很多交易,也会在这个过渡时期蒙受一些干扰!
单在2014年,全球的160亿美元信用卡欺诈案,其中48%发生在类似美国的磁条传统信用卡。美国过后转换成EMV智慧卡,并以新的加密交易密码防止盗刷。在美国法律里,消费者不必对盗刷损失负责;因此,有人认为转往EMV卡,是保障发卡端多于保障消费者!
在大马,以往是使用加固的一次密码(OTP),发至持卡者手机,持卡者从手机短信接获OTP,再输入交易中,很快可促成交易。这类模式足以避免网上被盗刷,行之有效多年。
转成PIN式消费后,不错是可防遗失或被窃信用卡被盗刷之风险;然而,并不保障其安全无虞,因为,在“密码”世界里,单记住各种PIN都有问题,要不时转换PIN谈何容易?
再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刷集团还是有办法透过科技盗得PIN,最终盗刷活动又猖獗如常。
监督信用卡安全的专家,以英国在转成PIN确实有效减少失、窃卡等盗刷活动,然而若干年后各类盗刷活动恢复如常。因而,PIN还是和传统的磁条状信用卡,在互联网交易上一样脆弱!
专家认为生物认证(Biometric)是比较安全可取的防盗刷方法,目前PIN只是短暂防盗刷的措施。
在这过渡时期,可以预测会有持多张卡者,尝试减少持卡张数,或者不随意以卡消费。
由“消费不自主”,消费者可能“自主不消费”!这也是为何美国刚实施PIN交易时,不立即取消签名式交易的内因!
星洲日报‧财经小品‧文:张启华‧2016.08.24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560342/%E5%BC%A0%E5%90%AF%E5%8D%8E%EF%BC%8E%E6%B6%88%E8%B4%B9%E8%87%AA%E4%B8%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