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视窗

中国复工政策挑战大/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18 May 2020, 07:46 AM

在全球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大流行之下,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并开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正常化。

与美国和欧洲多个国家仍深陷疫情冲击相比,中国率先走出疫情阴霾在某种程度上令人惊讶,这使得市场对中国率先恢复经济抱有极高的憧憬。

毫无疑问,复工复产启动了生产制造和服务活动,推动了各个产业环节重新启动,也让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有工作可做。

各地政府为复工复产做了大量工作,仅仅在疫情防控之下让上亿的农民工复工,就不是一个轻松的工程。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

在全球化之下,率先走出疫情紧急状态,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就率先恢复正常,个别产业环节的复工复产,也不意味着产业链、供应链就恢复正常。

要指出的是,当前复工复产较好的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它们的恢复状态并不代表所有的市场恢复情况。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其恢复正常运营的难度比估计的要大得多。

在海外需求减少、订单消失的背景下,在全球供应链中断之下,单一环节的企业复工复产并不能保证产业链恢复,也不会必然带来经济复苏。

等待市场回暖再出发

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中国政策部门不能向中小企业提供减免税,不能提供资金支持或是免息贷款,那么唯一有效的政策,就剩下鼓励中小企业,尤其是受到世界市场重创的中小企业,采用无薪假的方式,冻结业务。

与一味追求复工复产相比,这样的政策至少保留了“会下蛋的鸡”,虽然这样做可能在短时期内会增加一定的失业,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但起码企业还有机会存在,等待市场回暖,再重新出发。

如果一定强制要求企业复工,强制企业不能解雇员工,那么实际上企业能够坚持的时间更短,最后大家一起下沉,没有机会和可能性再出发。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现在的政策应该冷静,对复工复产要区别对待,否则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尤其是一些本来就积压了大量产品、面临资金短缺而且援助无望的企业,再加上沉重的员工薪资以及无效运营的成本负担,如果强制要求其复工复产,只能是更快地消耗掉仅存的运营资金,让企业更快走向死亡。

从宏观趋势来看,安邦已经反复声明,这次病毒疫情导致的经济危机,可能的持续时间达2年之久,寄托于经济立即出现V型翻转是不现实的。

欧足联甚至认为疫情会导致3年的影响,而奥委会正在讨论是否取消2021年的奥运会,日本则已清楚表明,如果2021年奥运会也不能举行,那么他们做好彻底放弃的准备。

供应链中断阻碍复工

要强调的是,急刹车之后的经济再启动,不是启动一家企业的问题,任何一家企业都要等待整个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再启动,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和迟滞,那么整个链条的启动就会落空。

所以,这种再启动实质就是一种重组生产的过程,非常复杂,需大量的时间。

为此,政策部门应该对于经济恢复做出适当的反应,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强制要求复工复产上面。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太多时间来解决这一问题了。

企业复工复产率是中国在疫情后经济恢复时看重的指标,也是多个地方、多个部门努力推进的经济恢复进展。

但在疫情大流行之下,全球供应链中断、海外市场需求变化,给复工复产带来了新的难题。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malaysia@anbound.com

 

https://www.enanyang.my/news/20200518/中国复工政策挑战大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