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山重●胡逸山博士

独立意义 与世互惠/胡逸山博士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03 Sep 2017, 03:23 PM
Tan KW
0 459,254
政经山重●胡逸山博士

今天恰逢马来亚自英国殖民者手中获得独立的六十周年,所以再次先谈这项对本地来说意义可能更为重大的独立,以后再谈美国两百多年前(也同样自英国殖民者手中获得)的独立以至美国自那时起时而复发的孤立主义浪潮。

一些外国以至本地人士,常常带着嘲讽的口吻说马来亚的独立是英国人“放在银盘上递过来”(用西谚来说)的,言下之意,当然是指马来亚各界没有经过与殖民者奋斗连年的流血武装斗争来争取独立。这种蓄意贬低马来亚独立意义的说法,当然有其偏颇之处。

首先,如果非要谈“流血”,那在历史上几乎从殖民者踏上马来亚之始,本地的各种激烈的反殖民抗争即已连绵不断的此起彼落。

大家可能还记得在中学历史里所读过的,当年英国强硬派驻霹雳的首任参政司(其实就是相当于总督的手握治理大权者)毕治,不就在木筏上的洗手间里洗澡时被一位当地抗殖的土酋所刺毙吗?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派驻马来亚的钦差大臣葛尼,也还是在赴福隆港避暑期间被埋伏而击毙的。所以,马来亚在独立前的武装流血抗殖民的斗争,也许没有本区域其他一些国家那么激烈,但也还是不欠缺的。

但马来亚的独立斗争史上,相对应该值得感到骄傲的,可能还是其基于历史与地理现实而形成的在地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个文化、信仰大不相同的族群的主流份子,得以抛开深刻的歧见,携手合作来与英国殖民者展开长期的“周旋”,与后者“斗而不破”,选择开展相对和平但绝不友善的罢市、拒绝合作等的做法,充分发挥“敌疲我打”(但不是真刀真枪来“打”)的睿智,乘着英国殖民者在二战后要重建英国祖家都已疲于奔命、自顾不暇之际,一鼓作气地以没有大规模内战导致生灵涂炭的方式来成功争取到独立。

而马来亚各族精英如此的以相对和平手段,迫使英国殖民当局接受谈判而争取回来的独立,难道就没有其相对与其他一些新兴独立国家“打回来”的“江山”的相对优越性吗?那当然还是有的。

与他国互惠互利交往

至少其中一点就关系到我近来颇为关注的孤立主义与其劣点。好一些“打回来”的近代独立国家,因为顾名思义彼等乃浴血而诞生的国度,所以一方面军人军头的权势日益膨胀,造成军人干政、破坏民主秩序的歪像不时上演;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对于前殖民者基于当年“你死我活”的敌我心态,很多时候也演变成彼等在经济建设上多选择所谓“自力更生”,其实也就是变相的孤立主义,尽量减少与其他各国,尤其是先进国度的经贸往来,对于自由贸易的理念更是视为洪水猛兽,结果当然是轻者经济发展一蹶不振、重者民不聊生、溃不成国。

反观马来亚以及之后共组的马来西亚,因为相对没有如此严峻的“打回来”包袱,一方面文人治国的理念与实践深入民心,绝不容许军人干政,另一方面也继续大方地与包括前殖民者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自由贸易,整体的经济发展也比前述的国度要领先许多。而独立的其中一项重要意义,应该也就是如此自信地与其他各国互惠互利的交往。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70831/%E7%8B%AC%E7%AB%8B%E6%84%8F%E4%B9%89-%E4%B8%8E%E4%B8%96%E4%BA%92%E6%83%A0%E8%83%A1%E9%80%B8%E5%B1%B1/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