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出国就切身感受到马币贬值之痛。到澳洲公干还好,因为澳元的情况也与马币相似,即相对于美元的兑换疲软,所以譬如用基于马币的信用卡到澳洲去消费时,刷得可能也不会太过痛心,目前令吉兑澳元的价值与几年前相差不大。
但到新加坡公干可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新元与美元一样走势强劲,所以近月来几乎每一趟到新加坡都发觉马币相对于新元的兑换价值每况愈下,用基于马币的信用卡来消费,简直心如刀割。
美国经济当下也不见得蓬勃,但美元为何还是如此强劲呢?这应该主要是美联储已经持续多月不断大幅度地调高它借贷予其他主要金融机构的利率,也就间接地造成商家抑或消费者需要付出更高的利率来借贷(以美元为基础的)资金。
这一来大家借美元的意愿也就减低,而手上有多余美元者,也会乘这高利息的时段把这些钱存入银行来吃利息,那么市面上的美元数量也就减少了。
此外,游走在美国国外的所谓“热钱”也同样的会宁可规避海外越来越严重的各式风险,而选择回流美国吃利息。但美元是世界上的所谓终极货币,其他地方的经济条件不好,或是政治形势严峻时,大家也还是喜欢把自身的货币兑换成美元的,所以世上对美元的需求也还是一直偏高。
那么一边世上对美元有需求、另一边美元的供给又缩减,经济原理使然,美元的兑换率自然水涨船高了。
而作为出口导向或以出口作为经济主轴的澳洲与本地,彼等的重要美元外汇来源也就是出口了,因为把商品或服务卖到国外,收取的支付款项一般上也还是以美元为单位的,出口得越多,当然也就收到更多美元。
而拥有的美元一多,那它就不那么炙手可热,因为足以应付这些出口国当地对美元的需求,那么出口国自身相对于美元的币值也就得以上升,或至少维持不变。
反之亦然,出口的商品与服务减少了,收到的美元也就越少,但这些出口国对于美元的需求是一直不会减低的,所以当地货币相对于美元的币值当然也就滑落了,因为需要花上更多的当地货币来获取美元。
澳元也撑不住
澳洲自身毫无疑问是个发达国家,又是个福利社会,各种的公共服务与设施都很良好。但除了管理的体制与能力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更为优越之外,澳洲的富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基于其庞大的主要是原产品的出口的,从各类矿石、毛料、肉类、乳制品等五花八门。
但冠病疫情来袭,澳洲在好一段时间里也算是重灾区,各行各业也然封城停产,所以原产品出口当然也就大幅度下降,能赚取的美元外汇也就应声下跌。
而澳元虽然也勉强算是世上主要货币之一,但即便是澳洲的公开市场上,对美元也还是如世上其他地区般趋之若鹜的,所以要获取美元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澳元,澳元的币值相对于美元也就偏低了。
货币兑换商展示令吉与美元钞票。
过于依赖进口
至于本地,情况可能还更严重一点。其实一方面本地在出口方面相对于澳洲本来还有可谓更大的优势,在原产品方面除了矿物外还有棕油、石油等,另外也还有着高价值的电子产品出口为世界相关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疫情来袭,这些商品的出口当然也大幅度下滑,流入本地的美元外汇减少,但本地就如同其他发展中国家般,对美元的“追求”相比于澳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所以需要更多的马币来兑换,令吉的币值也就走低了。
但另一方面,本地的农业不如澳洲般的发达,粮食方面未能自给自足,反而需要花上大笔本来就供不应求的美元来去向外国进口,而能源方面也是如此,这么一来,本地的美元供给也就进一步下降了,所以令吉币值也难以提升。
澳洲看来只要等到国际上对原产品的需求再次上升,而美联储不再那么积极升息来对付通货膨胀了,则澳元币值应该也得以相应提升。
新加坡虽然也需要大量入口,但因为它是世界上的其中一个主要金融中心,任何时候都有大笔的美元出入或存放于当地,所以新元币值受影响不大。
但本地只要还继续依赖入口许多商品来维持民生,则难以摆脱马币偏低的窘势。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偏低马币一时难振胡逸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