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银行方兴未艾之际,稍有年岁的长者,常常在银行网络化和节省成本声中,成为普惠金融制(financial inclusion)下被冷落的一群。
相比台湾银行仍按照客户需求,发出存摺予有需要的客户;在大马,愈来愈多银行目前不再发存摺,以响应迈向无纸社会。
大马很多银行相继透过电邮、结合输入密码等手续,让客户从电邮或在网络上查看结存详情。
然而,还是有些国内银行,本着老主顾多年来的支持,继续在客户要求下发出存摺;总之,一切以客户的需求为准。
个人与银行的接触,基本上以信用卡结单、房贷结单和来往户头结单为主,至于存款存摺倒不是很需要。
按照个人经验,C信用卡银行早前发来电子结单,基本上系统良好,输入密码后要读取详情没有问题;另一家O信用卡,不久后也要依样画葫芦,尚不知效果如何。
倒是一家已开来往户头近30年的O银行,最近发来的电邮和读取结存程序,从未成功。
以为这是个别个案,后来得知一上市公司公关,也面临同样难题。
纳闷之余,晚间除透过卡核查结存总额,但仍无法详知每一细项详情。
闲暇时路过份行据实相告,熟络的银行服务员好心的免费印刷好几个月的结单,并说明未来可能需根据印刷结单页数收费。
国家银行近几年一边推行金融普惠,要能照顾不同需求的客户群。在比较推崇金融科技总裁上台之际,则较执著于透过金融科技,减低成本和加速银行的营运。
然而,万变不离银行营运的宗旨,其渠道应该多元和照顾不同需求。
永续经营的银行,虽知电子化加速银行营运与减低成本,然而也不让客户“渐行渐远”,那可能是业务衰微的先兆!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764293/张启华‧相近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