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至少从前首相纳吉上台伊始,“中等收入陷阱”这个经济学名词,就在本地官场以至商场上被广为应用、流传。
这所指的,主要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好不容易把彼等之前低迷的国民平均收入,提升到中等的程度,但之后也就长期地维持在中等收入的程度,而无法跃升为如发达国家或地区般的高等收入。
而高等收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刺激消费(或谓内需),进一步地推动一地经济的更高速增长。
对于这些新兴市场来说,这中等收入就犹如一道陷阱,“坐稳”后就难以脱身。其实,这道社会经济陷阱也不只套住本地,当年名声响亮的亚洲四小虎里的其他几头老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长期以来的欢迎外资投入、设厂兴业,的确造就了许多中等收入的劳工密集型的就业机会,但要如何把这些中等收入提升为高等收入,那就大不容易了。
首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商界都是颇为现实的。要商家无偿地摊薄自身的商业利润,来提高员工们的薪资福利,那可是比登天还难。
在商言商,起码在许多新兴市场,大多数商家们从商的目的,也许也并不是对某个商业领域或事物特别拥有专长或热忱,而只是看中该些领域或事物可能得以让彼等以最低的成本,来捞取到最大化的商业利润。
但如有关当局颁布工业政策来就此无偿地强迫雇主们提高员工待遇,不但本地商家们会对经商意兴阑珊,索性结束营业,连外国投资者也会基于更高的营商成本而对本地市场却步。
至于中小企业,除非有关政策对彼等有所豁免,否则更是对本来就以一落千丈的生意雪上加霜。
自动化成本高昂
另一方面,也有人说,在现代商业运营里,有许多环结是得以自动化,尤其是在所谓的什么第四代工业革命的大环境下云云;而由此而来的更高经济效应,就得以更高的薪资来聘请更少的员工。
然而,自动化的实施是要超高的成本,在发达国家也许得以轻易实践,但在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商家们就很难负担得起,而政府方面通常也不资金充沛,难以大量地津贴私人界的自动化机械采购。
再加上发展中国家里,通常适业的人口众多,现有的职场已然不够容纳他们了,如果还因为自动化而炒掉更多人,则失业问题也就会相应地越趋严重,那么即便是一小部分人得以获得待遇的提升,但整体平均起来可能也相差无几。
员工须提高生产力
因此,实际点来说,要雇主们肯提升员工们的待遇,那雇主们就至少要看到员工们自身有着更高的生产力,才会认为“值得”提升待遇。
而这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当然也是端赖员工们提升自身的学识、技能等,以便得以更有效地应用在工作上。另一方面,员工们的工作态度也很重要。
如在一些时效性很关键的行业里,一些员工们即便书面上的学识高超,但如坚持准时下班、即便薪资翻倍也不肯加班,甚至还借口多多地怠工等,则雇主们也绝不会甘心地提高薪资等。
总之,要把中等收入提升为高等,一只手掌是拍不响的。在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下,各造都必须有所牺牲、有所贡献,迈向高收入国度之路方有眉目。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共同努力迈向高收入国胡逸山博士